“你憑啥把墻砌到我家地界上?電線桿明明在我這邊!”4月9日清晨,固原市涇源縣新民鄉張臺村村民楊某攔住正在施工的鄰居伍某,兩人因地界問題爭執不下。
當天上午10時,新民鄉綜治中心接到村委反映后,立即聯合司法所、派出所等部門趕赴現場。經調查,雙方爭議焦點在于伍某欲砌的石墻是否會侵占楊某家地界10厘米。調解組了解情況后,明確要求伍某以原有石墻地基為準施工,同時勸導楊某不得阻礙鄰居合法建設。經耐心協調,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協議。
此類糾紛的快速化解,得益于新民鄉創新的基層治理機制。近年來,該鄉以“塞上楓橋”經驗為引領,整合綜治中心、司法所、派出所等力量成立法治功能型黨支部,推行法官、警官、檢察官、律師+信訪、自然資源、生態環境、交通運輸、城鄉建設、婦聯、工會等行業部門N支力量的“4+N”聯合調解機制。去年10月,西賢村禹某與鄰居因地界不清引發糾紛,鄉綜治中心聯合多部門現場普法、協商土地置換方案,最終簽訂調解協議;馬河灘村3戶村民因農田過路問題爭執,調解組通過經濟補償促成和解。這些案例彰顯了新民鄉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鄉”的治理效能。
新民鄉綜治中心負責人秦永銀表示,綜治中心將繼續發揮基層法治功能型黨支部+綜治中心+問題清單、責任清單、化解清單的“1+1+3”的工作機制優勢,強化日常排查與聯合調解,鞏固“矛盾聯調、問題聯治”格局,通過主動下沉、精準施策,確保群眾訴求在“微網格”中得到高效解決,為鄉村振興筑牢和諧基石。(寧夏日報記者 師越)